墟Market

在香港為「心機」定一個價錢:「巫心之作」背後的用心 (下)

撰:李穎琛
編:羅婉彤
發佈日期:2017-05-09

 

說到開始縫紉布袋的楔機,巫太笑着說全因為兒子的一條褲。

從一條沒有扔棄的牛仔褲開始

 

兒子曾經打算扔掉一條牛仔褲,但牛仔褲的布料卻叫巫太捨不得浪費。於是她漸漸從朋友手上回收不同的布料。為了環保、不糟蹋布料,即使存在瑕疵,她都照單全收。

說到這兒,巫太隨即拿起眼前一個布袋,說原本這塊布料有缺口,但以拼接的方式和另一塊布料縫合,就可以使款式好看而不浪費。本要歸於垃圾場的布料,在她的心思下,便可能成了別人的心頭好。她又展示檔上其他布袋,全部都縫有內襯,都是她多個晚上在「衣車」前孜孜不倦的成果,一個平凡的布袋背後,有很多表面看不見的故事。相信有手作經驗的人就會明白,手作者對自己的作品是如何瞭若指掌,她所出售的不只是一件產品,而是她精耕細作注入心血的成果。

巫太與她的布袋
巫太與她的布袋

放棄?不放棄!

 

鼓勵好緊要㗎,冇人買會好冇心機。

手作製品要在香港生存一點也不容易,消費者既然能以更低的價錢購買相近的貨品,很多時候問過檔主價錢以後便失去興趣。但事實上,淨是一碼牛仔布和內襯動輒已要價不少,可那些心機和手工的價值又怎麼是幾十元所能承載的?

作為檔主,面對銷情未如理想,巫太說已經不止一次打算放棄,但是朋友每次有可用的牛仔布或其他布料就會自動給她送去,她笑說所以一直停不下來。更重要的是,每次有人來趁墟光顧,有顧客喜歡她的布袋,就是最大推動她繼續「巫心之作」的力量。在元朗的墟市上,好幾次都有顧客駐足讚賞她藍白灰相間的圓形手織地毯,她都會帶點自豪地介紹她獨一無二的作品:「自己織㗎!」大概就是這種受到認同的滿足感,或是在社區中找到知音人的樂趣,使她一次又一次出現在墟市上。

 

設計很是簡約典雅的手織地毯在墟市上詢問度很高,手作製品的獨特之處使每席地毯都不盡相同。
設計很是簡約典雅的手織地毯在墟市上詢問度很高,手作製品的獨特之處使每席地毯都不盡相同。

 

下次趁墟的話,不妨和檔主多聊聊,了解他們或尋常、或精彩的故事。每句鼓勵說話、每次良心消費,代表的不是一份限於自身的買賣,而是代表我們支持許多社會上怕已被忘卻的理念,一份重視環境、支持社區平等、支援各階層擁有發展空間的理想。

 

( 巫太透過社區發展陣線在2016年10月參加了「墟市營造1+1」計劃的培訓,並剛參與了在元朗與黃大仙舉辦的兩個墟市活動。)